侧边栏壁纸
博主头像
Ivan Zhang

所谓更牛,就是换个罪受

  • 累计撰写 48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54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6 条评论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NFS 配置及远程挂载

Ivan Zhang
2022-10-27 / 0 评论 / 1 点赞 / 751 阅读 / 8,218 字
温馨提示:
本文最后更新于 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。部分素材来自网络,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有什么问题或观点欢迎评论留言,或者 交流。
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所帮助,可以给博主打赏鼓励一下。

NFS配置及远程挂载

NFS简介

NFS 是 Network File System 的简写,即网络文件系统。NFS 最早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开发,并于 1984 年推出。NFS 是一种可分散式的网络文件系统,可以通过网络(一个局域网)使不同的机器、不同的操作系统,能够共享目录和文件,使客户端能通过网络访问并分享文件到位于服务端的磁盘中。NFS 的客户端(一般为应用服务器,例如 web)可以通过挂载(mount)的方式将 NFS 服务器共享的数据目录挂载到 NFS 客户端本地系统中(就是某一个关在点下),从客户端本地看,NFS 服务器端共享目录就好像是客户端自己的磁盘分区或者目录一样,而实际上却是远端的 NFS 服务器的目录。
NFS网络文件系统很像 Windows 系统的网络共享、安全功能、网络驱动器映射,这也和 linux 的 samba 服务类似,只不过一般情况下,Windows 网络共享服务或 samba 服务用户办公局域网共享,而互联网中小型网站集群架构后端常用 NFS 进行数据共享,若是大型网站,那么有可能还会用到更复杂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Moosefs(mfs)、GlusterFS。NFS 在文件传送或信息传送过程中依赖于 RPC 协议。RPC 负责负责信息的传输。

一、环境和需求

环境:CentOS Linux release 7.9.2009 (Core) ,安装过程中 software selection 选择 Minimal install;
软件版本:nfs-utils-1.3.0-0.54.el7.x86_64

共三台主机,挂载点在 /home/administrator/apps/data

  • 主机名:NFS server,IP:10.3.63.28
  • 主机名:NFS app client,IP:10.3.63.29
  • 主机名:NFS nginx client,IP:10.3.60.10

需求:解决多台服务器之间数据盘的内容相互共享

二、服务器校准时间

  1. 登陆到服务器后,用命令查看当前时区: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date -R
    Tue, 27 Sep 2022 10:06:07 +0800
    

    如果显示是 +0800,就是北京时间;

  2. 更改时区的办法。
    如果不是北京时间,则用以下方法修改为北京时区:(如果不是root用户,则加上sudo)
    先把时区文件备份,命令执行如下: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mv /etc/localtime /etc/localtime.old
    

    将正确的时区文件链接过来: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ln -s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    
  3. 如果 ntp 服务并未安装,则先安装后再执行上述命令: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yum install -y ntp
    
  4. 开启 ntp 同步命令: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ystemctl enable ntpd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ystemctl start ntpd
    
  5. 允许同步硬件时间:
    /etc/sysconfig/ntpd 最后一行加 SYNC_HWCLOCK=yes

三、服务器的NFS服务端配置

  1. 检查 nfs 软件是否安装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rpm -qa | grep nfs-utils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rpm -qa | grep rpcbind
    

    安装 nfs 组件,已安装的跳过;服务端和客户端需要的环境一样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yum -y install nfs-utils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yum -y install rpcbind
    
  2. 修改NFS的配置文件
    根据需要修改NFS的配置文件 /etc/exports (默认是空文件)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vim /etc/exports
    /home/nfs 10.3.63.29(rw,sync,no_root_squash,no_all_squash) 10.3.60.10(rw,sync,no_root_squash,no_all_squash)
    
  3. 配置端口
    默认设置中 nfs 端口是 2049portmapper 的端口是 111mountd 端口是 20048status 和 nlockmgr 是随机端口。如需进行防火墙开放端口的设置,需修改为固定端口,示例如下,否则跳过:
    修改 /etc/sysconfig/nfs 文件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vim /etc/sysconfig/nfs
    # 增加端口配置如下一行,对应 rpc.statd 服务,显示 status
    STATD_PORT=2048
    

    nfslock 服务会自动开启 rpc.statd,无需做设置;在 rpcinfo -p 映射中,rpc.statd 对应 status ,后续再次修改端口后重启服务使配置生效的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fs-lock
    

    修改 /etc/modprobe.d/lockd.conf 文件。Network Lock Manager (NLM),对应是 nlockmgr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vim /etc/modprobe.d/lockd.conf
    # 增加端口配置如下两行
    options lockd nlm_tcpport=2050
    options lockd nlm_udpport=2050
    
  4. 开启 NFS 服务,设置服务开机自启动,按顺序先 rpcbindnfs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systemctl start rpcbind.service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systemctl start nfs.service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.service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systemctl enable nfs.service
    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systemctl start rpcbind nfs-server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 nfs-server
    

    查看共享是否成功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howmount -e localhost
    

    或用 exportfs -arv 命令,重新使配置文件生效,并显示生效内容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exportfs -arv
    

    查看服务对应端口的命令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rpcinfo -p
    
  5. 防火墙设置
    查看防火墙是否在运行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firewall-cmd --state
    

    显示 running 则加上放行规则,否则跳过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111/tcp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111/udp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2048-2050/tcp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2048-2050/udp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20048/tcp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20048/udp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firewall-cmd --add-service={rpc-bind,mountd,nfs,nlockmgr,portmapper} --permanent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firewall-cmd --reload
    

四、服务器的 NFS 客户端配置

  1. 创建挂载目录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mkdir -p /data/nfs/28
    
  2. 客户端远程目录的挂载,将挂载配置写入 /etc/fstab 文件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vim /etc/fstab
    10.3.63.28:/data/nfs /data/nfs/28 nfs     defaults        0 0
    
  3. 在客户端分别执行,让修改 /etc/fstab 后的挂载生效

    sudo mount -a
    

五、其他补充说明(安装过程或完成后检测用到的命令、知识点)

  1. 查 NFS 服务是否在运行
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systemctl status rpcbind
    [root@localhost ~]# sudo systemctl status nfs
    
  2. 查看 NFS 版本
    服务器端使用:nfsstat -s
    客户端使用:nfsstat -c

  3. NFS 的常用目录

文件目录用途
/etc/exportsNFS服务的主要配置文件,系统并没有默认值,是空文件,如这个文件不存在,需要自己创建
/usr/sbin/exportfsNFS服务的管理命令
/usr/sbin/showmount客户端的查看命令
/var/lib/nfs/etab记录NFS分享出来的目录的完整权限设定值,即服务器配置的参数(包含默认的参数)
/var/lib/nfs/xtab记录曾经登录过的客户端信息

NFS的配置文件:

  • /etc/exports:NFS配置文件
  • /var/lib/nfs/*tab:NFS 服务器日志放置路径;
  • etab 记录共享出来的目录完整权限设置值;
  • xtab 记录曾经连接到此 NFS 主机的相关客户端数据

NFS 的两个命令:

  • /usr/sbin/exportfs:维护 NFS 共享资源;重新共享 /etc/exports 变更目录或将 NFS server 共享目录卸载或重新共享
  • /usr/sbin/showmount:在客户端查看 NFS 服务器共享出来的目录资源
  1. NFS 的主要配置文件 /etc/exports 的内容格式
<输出目录> [客户端1 选项(访问权限,用户映射,其他)] [客户端2 选项(访问权限,用户映射,其他)]
a. 输出目录:
输出目录是指NFS系统中需要共享给客户机使用的目录;

b. 客户端:
客户端是指网络中可以访问这个NFS输出目录的计算机

客户端常用的指定方式
    指定ip地址的主机:192.168.0.200
    指定子网中的所有主机:192.168.0.0/24 192.168.0.0/255.255.255.0
    指定域名的主机:nfs.erbantou.com
    指定域中的所有主机:*.erbantou.com
    所有主机:*

c. 选项:
选项用来设置输出目录的访问权限、用户映射等。

NFS主要有3类选项:
访问权限选项
    设置输出目录只读:ro
    设置输出目录读写:rw

用户映射选项
    all_squash:将远程访问的所有普通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(nfsnobody);
    no_all_squash:与all_squash取反(默认设置);
    root_squash:将root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(默认设置);
    no_root_squash:与rootsquash取反;
    anonuid=xxx: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都映射为匿名用户,并指定该用户为本地用户(UID=xxx);
    anongid=xxx: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组账户,并指定该匿名用户组账户为本地用户组账户(GID=xxx);

其它选项
    secure:限制客户端只能从小于1024的tcp/ip端口连接nfs服务器(默认设置);
    insecure:允许客户端从大于1024的tcp/ip端口连接服务器;
    sync:将数据同步写入内存缓冲区与磁盘中,效率低,但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;
    async:将数据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中,必要时才写入磁盘;
    wdelay:检查是否有相关的写操作,如果有则将这些写操作一起执行,这样可以提高效率(默认设置);
    no_wdelay:若有写操作则立即执行,应与sync配合使用;
    subtree:若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,则nfs服务器将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(默认设置);
    no_subtree:即使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,nfs服务器也不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,这样可以提高效率;

例如

/ user01(rw) user02(rw,no_root_squash)

表示共享服务器上的根目录(/)只有 user01 和 user02 两台主机可以访问,且有读写权限;

  • user01 主机用 root 用户身份访问时,将客户机的 root 用户映射成服务器上的匿名用户(root_squash,该参数为缺省参数),相当于在服务器使用nobody用户访问目录;
  • user02 主机用 root 用户身份访问该共享目录时,不映射 root 用户(no_root_squash),即相当于在服务器上用root身份访问该目录。在配置文件中,使用了 no_root_squash ,所以 root 用户不受约束,在 user02 机器上到挂载点下,到共享目录下,就可以像在本地磁盘使用 root 用户一样,是不受限制的(通常情况下,不限制 root 用户的比较多,要注意安全问题)
/root/share/ 192.168.1.2(rw,insecure,sync,all_squash)

表示共享服务器上的 /root/share/ 目录只有 192.168.1.2 主机可以访问,且有读写权限;此主机用任何身份访问时,将客户机的用户都映射成服务器上的匿名用户(all_squash),相当于在服务器上用 nobody 用户访问该目录(若客户机要在该共享目录上保存文件(即写操作),则服务器上的 nobody 用户对该目录必须有写的权限)

/home/ivan/ *.erbantou.com (rw,insecure,sync,all_squash)

表示共享 /home/ivan/ 目录,*.erbantou.com域中所有的主机都可以访问该目录,且有读写权限

/home/share/ .erbantou.com (ro,sync,all_squash,anonuid=zh3,anongid=wa4)

表示共享目录 /home/share/*.erbantou.com 域中的所有主机都可以访问,但只有只读的权限,所有用户都映射成服务器上的 uid 为 zh3、gid 为 wa4 的用户

  1. exportfs 命令详解
    • exportfs 命令和 nfs-utils 这个包一起安装的

    • 例子:

      • 假设在第一次配置 NFS 的共享目录,之后需要新增、更改某些机器或共享的目录;
      • 首先需要更改配置文件,然后重启 NFS 服务,但如果远程客户端正在使用 NFS 服务,正在挂载着,如果你需要先停止 NFS 服务,那远程的客户端就会挂起,就会很大的影响,造成服务异常,进程异常,有很大可能导致系统坏掉
    • NFS 服务不能随便重启,要重启,就需要先去服务器上,把挂载的目录卸载下来

      • 在卸载目录的时候,若是在当前目录下去卸载会提示 umount.nfs4: /mnt: device is busy
        • 方法一:退出该目录后,再去卸载
        • 方法二:在目录下卸载的时候,加 -l 选项,表示 lazy 懒惰的意思
      • 在卸载目录后,在重启 NFS 服务
    • 若是挂载了很多台机器,那么每台机器都需要去卸载,就会很麻烦,降低了工作效率

      • 方法:使用 exportfs 命令,重新加载下
    • exportfs 命令

      • -a 全部挂载或者全部卸载,全部挂载或卸载 /etc/exports 中的内容
      • -r 重新挂载,重新读取 /etc/exports 中的信息 ,并同步更新 /etc/exports/var/lib/nfs/xtab
      • -u 卸载某一个目录,和 -a 一起使用,是卸载所有 /etc/exports 文件中的目录
      • -v 显示共享目录,在 export 的时候,将详细的信息输出到屏幕上。

例一、在 NFS 服务端上修改 /etc/exports,增加某个共享目录后

/share 192.168.10.0/24(rw,sync,root_squash)

用 exportfs 不用重启 NFS 服务,使改动立刻生效

sudo exportfs -arv

其他例子

exportfs -au  #卸载所有共享目录
exportfs -rv  #重新共享所有目录并输出详细信息
  1. showmount 命令用于查询 NFS 服务器
Usage: showmount [-adehv]
        [--all] [--directories] [--exports]
        [--no-headers] [--help] [--version] [host] 
    -a或--all
        以 host:dir 这样的格式来显示客户主机名和挂载点目录。
    -d或--directories
        仅显示被客户挂载的目录名。
    -e或--exports
        显示NFS服务器的输出清单。
    -h或--help
        显示帮助信息。
    -v或--version
        显示版本信息。
    --no-headers
        禁止输出描述头部信息。

显示NFS客户端信息
# showmount

显示指定NFS服务器连接NFS客户端的信息
# showmount 10.3.63.28  #此ip为nfs服务器的

显示输出目录列表
# showmount -e

显示指定NFS服务器输出目录列表(也称为共享目录列表)
# showmount -e 10.3.63.28

显示被挂载的共享目录
# showmount -d

显示客户端信息和共享目录
# showmount -a

显示指定NFS服务器的客户端信息和共享目录
# showmount -a 10.3.63.28
  1. 关于权限的分析
1. 客户端连接时候,对普通用户的检查
  a. 如果明确设定了普通用户被压缩的身份,那么此时客户端用户的身份转换为指定用户;
 b. 如果 NFS server 上面有同名用户,那么此时客户端登录账户的身份转换为 NFS server 上面的同名用户;
 c. 如果没有明确指定,也没有同名用户,那么此时 用户身份被压缩成 nfsnobody;

2. 客户端连接的时候,对 root 的检查
 a. 如果设置 no_root_squash,那么此时 root 用户的身份被压缩为 NFS server上面的 root;
 b. 如果设置了 all_squash、anonuid、anongid,此时 root 身份被压缩为指定用户;
 c. 如果没有明确指定,此时 root 用户被压缩为 nfsnobody;
 d. 如果同时指定 no_root_squash 与 all_squash 用户将被压缩为 nfsnobody,如果设置了anonuid、anongid 将被压缩到所指定的用户与组;

多个 NFS 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读写文件时必须要有的权限
  a、NFS 服务器 /etc/exports 设置需要开放可写入的权限,即服务端的共享权限
  b、NFS 服务器实际要共享的 NFS 目录权限具有可写入 w 的权限,即服务端本地目录的安全权限
  c、每台服务器都对应存在和 NFS 默认配置 UID 的相同 UID 的账户 nfsnodoby(确保所有所有客户端的访问权限统一,否则每台机器都需要同时建立相同 UID 用户,并覆盖 NFS 的默认用户配置)
只有满足上述三个条件,多个 NFS 客户端才能具有查看、修改、删除其他任意 NFS 客户端上传文件的权限,这在大规模的集群环境中最为集群共享存储时尤为重要

  1. 客户端手动挂载
挂载命令挂载的格式类型NFS服务器提供的共享目录NFS客户端的挂载点
mount-t nfs10.3.63.28:/data/mnt (该目录必须存在)

创建挂载点

sudo mkdir /data/nfs

挂载 NFS,默认情况下只有 root 可以去挂载,普通用户可以执行 sudo

sudo mount -t nfs 10.3.63.28:/data/nfs /data/nfs/28

挂载成功后,可用如下命令查看

sudo df -Th

如需卸载 NFS,命令如下

sudo umount /data/nfs

sudo umount 10.3.63.28:/data/nfs
1

评论区